北京市西城區未來三年將形成“產業+園區”的開放布局
建設全國金融改革開放主戰場,每年引進金融、金融科技、現代服務業等優質重點項目和企業不少于100家,舉辦國家級金融街論壇,打造金融科技的“三位一體”國際五大平臺,以首善標準為“兩區”建設貢獻更多的“西城模式”和“西城案例”……從1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區發布的《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中獲悉,今后三年,西城區將圍繞“產業+園區”開放整體布局,構建“一街+一園+多產業”開放體系,建立“一庫三清單”工作機制,實施“清單管理+項目推進”。
加強金融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決策監督、標準制定、資產管理、支付結算、信息交流、國際合作等職能,積極主動地承擔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任務。強化金融街與金科新區"一街一區"聯動,服務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與月壇金融中心、廣安金融中心形成產業聯動,與西單金融中心形成商務配套聯動,增強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制定國際一流標準,推進金融街街區配套提升專項,不斷完善金融街商業、生活、文化等配套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在金融街舉辦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活動,不斷推進北京金融街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國內外金融機構提供廣泛的交流服務。
構筑金融開放合作新高地。加強金融要素集聚高地,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入駐,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在金融街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與設立分支機構,對駐區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入股。加強金融發展政策高地建設,促進金融市場開放、資本跨境流動和投融資便利化,推動金融街金融開放。加強金融改革服務高地建設,鼓勵駐區外資、外向型金融機構全面參與金融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積極爭取國家金融改革開放任務。加強金融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海外優秀人才的獎勵支持力度,積極建議市政府出臺外資金融機構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并積極落實金融人才獎勵辦法等相關激勵政策。
積極推進數字經濟新發展提出了加快西城區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推動5G、網絡安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支持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工業應用。為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市場開放,支持圍繞社會治理、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構建新場景應用示范。推進金融科技、文化和消費數字化,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大力推進數字平臺建設,支持企業“上云數字賦智”,培育產業融合數字化生態系統。推動國內的國際創新合作,支持交流與合作的國際項目,建立聯合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開展"數字英才"培養活動,在數字經濟領域培養大批人才。
商業領域:支持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和優質商業環境,提升國際化消費品質,建設與“四個中心”建設相適應的國際知名都市消費區。對金融街等功能區和西單傳統商業區進行優化提升,推進大柵欄國家級高品位步行街建設和改造。開設一個免稅商店。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支持舉辦國際、國內一線品牌推介活動。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支持西城消費平臺建設,培育新的消費業態和場景。推動“5G+華為河圖”智慧商圈全球啟動啟動,推動智慧商圈建設全面啟動。要做大做強老字號,推動老字號品牌傳承創新,吸引國際高端消費。
文化界:積極創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區,培育一批市級、區級文化產業園區。貫徹落實《西城區文化產業提升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引進和發展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推動北京“設計之都”核心區建設,使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知名度。支撐天橋演藝區形成跨界融合的演藝經營文化集群。推進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建設。探討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場景、新體驗、新消費的融合發展路徑。主辦有行業影響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打造為國際交流服務的文化體驗新路線和系列產品,提升國際文化品牌影響力。
推進金融服務業改革創新,率先實現金融服務業新突破。協助外國銀行取得人民銀行的黃金進口許可證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承銷資格;積極支持外資銀行參與國內黃金、白銀期貨交易。協助證券商開展滬倫通中國存托憑證業務。積極支持外商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試點工作。深化境外合格有限合伙人試點,逐步放寬公開市場投資范圍限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支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于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交易的股票、債券等證券,或參與全國股轉系統發行股票、債券的申購。
推進重點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們將積極支持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加快債券市場基礎設施跨境互聯試點,建立全球人民幣擔保品管理平臺,組建金融基礎設施集團。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支持供應鏈債權融資。支持駐區機構以國債收益率曲線為基礎,不斷完善收益率曲線系列,發展估值、評級、債券指數產品和資產證券化定價體系等專業化服務,強化金融街在國內外債券市場的基準定價作用。推動國際債券信用評級機構落地發展。
推進工業數字化賦能示范區和數字應用場景示范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積極承接國家和市級重點項目,圍繞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支持建設國家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引入和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重點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在西城區設立衍生機構、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平臺型企業等重點企業。推出一批新技術應用場景項目,率先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建設、民生服務等領域形成一批先進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鼓勵自主研發的新技術首次應用于西部地區的城市建設。
創造主動服務企業新常態下的新模式。設立“鐵三角”政策+服務“雙管家”機制,以金服十條、金科十條、金開十條為基礎,依托金服集團和金服管家服務團隊,構建全新的產業服務生態鏈。我們要創新的是“全過程、全方位、全鏈條”的服務理念,創新的是“無接觸”的數字服務、“團隊”組合服務、“雙管家”的常規服務和“場景”應用服務。健全精準招商的體制機制,發揮國際專業中介和智庫的作用,探索建立招商引資的市場化激勵機制,實行“一企一策”,促進項目、企業落地。
創造人才開發的保障機制。對標高質量的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對照首都核心區的要求,整合區內外資源,在重點產業領域精確營造“類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其提供國際醫療、教育、生活服務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務。深入推進金融街世界杰出金融人才集聚區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獎勵,提供工作許可、在京永久居留權、出入境證件辦理、社會保障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為高端海外人才入境、出境提供便利;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符合條件的國際人員由區級自行簽發邀請確認單。準許外籍人士以外籍永久居留權創辦或擁有內資企業。貫徹落實西城區“百名英才計劃”、優秀人才培養資助計劃、金融人才開發獎勵等人才培養激勵措施。強化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高層次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