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次意識到月球軌道會合與38萬公里外對接的親密"攜手"
12月6日清晨,嫦娥五號升空器與軌道飛行器和再入體組件成功交會對接,并將樣本容器安全轉移至重返艙。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首次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無人交會對接。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于12月中下旬返回地球。
負責月球取樣和返回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成功通過重要關口。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升空器與軌道器和再入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樣本容器于6時12分安全轉移至再入點。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也是首次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無人交會對接。
據國家航天局月球探測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發言人裴兆宇介紹,嫦娥五號升空器從月球表面成功起飛后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然后在地面測控系統的遠程制導下,到達軌道返回組合體前方和上方預定的位置。然后,軌道返回組件獨立實施短程制導,接近升空器,通過持爪完成與登月器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最后完成在軌樣本轉移。
兩個航天器太空中的交會對接,猶如浩瀚太空中的一根“針線”。中國航天器的近地軌道交會對接已由神舟和天宮多次實施,但在月球軌道上卻是首次。
專家指出,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如果時間太長,衛星上的能量和熱量控制將無法支持。此外,月球1/3的軌道有1/3的時間位于月球背面,月球上空沒有用于飛機導航的衛星導航星座。為了準確預測兩個航天器在月球軌道上飛行的位置和速度,達到要求的交會對接精度,對地基測控系統和導航控制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一次失敗,需要2至3天時間再次組織交會對接,很有可能錯過月地轉移的返回窗口。
在交會對接過程的短程自主控制階段,地面人員只能“看棋不說一句話”。由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精度要求達到厘米級,地月距離太遠,這一階段的交會對接過程將由航天器的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來完成,難度很大。
在近程自主控制階段,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實時調整軌道和姿態。在微波雷達、激光雷達和交會對接相機的中繼支持下,軌道返回組件逐漸趕上升降器,直至“手拉手”,雙方保持同一速度飛行。
“與獅子座相比,月球軌道環境更為復雜,對微波雷達自動交會對接的要求極為嚴格?!敝袊诙教炜乒W院第二十五研究所總工程師孫武,介紹了我國航天器多次在近地軌道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已成功應用。為了指導月球軌道首次無人交會對接,專門研制了嫦娥五號微波雷達。
當返回軌道組件與升空距離約100公里時,微波雷達已開始工作,連續向導航控制子系統提供兩個航天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并進行雙向通信。兩個航天器根據雷達提供的信號調整飛行姿態,直到軌道飛行器上的對接機構捕獲并鎖定升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