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研討會在京召開,機構、企業、專家共繪云服務發展藍圖
(作者:姜暮煙)2024年2月8日,一場聚焦于“如何推動主動技術支持服務升級以優化企業服務效能”的高端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發起,圍繞三個“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升級優化策略研究》《云服務主動技術支持的容器化技術適配與優化課題》《云服務主動技術支持的跨平臺協作機制研究與發展展望》,展開深度交流與探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周園春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軟件專家梅宏,三個課題的負責人,以及來自高校、研究機構、政府主管部門的40余位業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推動技術支持服務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周園春博士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主動技術支持服務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然而,當前市場上的主動技術支持服務仍存在響應速度慢、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亟須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服務升級與優化。他強調,本次研討會旨在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提升優化新路徑,為企業服務效能的飛躍提供堅實支撐。
隨后,《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升級優化策略研究》課題負責人李翔宇、《云服務主動技術支持的容器化技術適配與優化》課題負責人陳鹿林女士、《云服務主動技術支持的跨平臺協作機制研究與發展展望》課題團隊帶頭人李建中分別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過程及成果。李翔宇介紹說:《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升級優化策略研究》課題就圍繞主動技術支持服務路徑、方法,以及服務升級優化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研究涵蓋了客戶需求定位方式、服務流程優化策略、服務標準化與智能化升級、安全策略升級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研究過程中,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來優化主動技術支持服務流程、提升響應速度、完善知識庫系統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通過這些方法和手段的落地實施,云服務企業可以全面提升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客戶體驗,進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陳鹿林女士也就《云服務主動技術支持的容器化技術適配與優化》課題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做了詳細的解釋,并通過實例說明了容器化技術在提升云服務的可靠性、性能和運維效率方面的可行性和優勢。
梅宏院士對三個課題取得的各項成果都給予了肯定。作為一流的軟件專家,他尤其欣賞李翔宇通過課題研究取得的兩項軟著成果——“QPSO-BP云服務風險預測系統V1.0”“循環神經網絡(RNN)企業客戶需求挖掘系統V1.0”。他指出這兩項成果中對神經網絡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的精彩應用,不僅解決了云服務過程中風險預測不準確、客戶需求挖掘不充分等實際問題,推動了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智能化進程,也為軟件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三個課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與會者紛紛表示,將充分借鑒課題的各項研究成果,緊密結合各自領域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云服務的持續創新與深度優化,共同書寫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本次研討會不僅是一場思想的交鋒,更是一次行動的動員。與會各方深入探討了云計算服務領域主動技術支持服務的發展路徑,并一致表示未來將攜手合作,持續探索云服務升級的新路徑和新方法,為行業的繁榮與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