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藥面包中藥饅頭總是曇花一現?知醫邦醫院實踐找出解決方案
網紅經濟時代,為獲取流量,市面上常出現中藥面包、中藥饅頭等創新食品。雖紅極一時,但終歸曇花一現。究其原因,一是添加的中藥劑量微乎其微,甚至干脆沒有添加;二是加入的多是山藥、紅棗、蓮子等常見食材。能夠完全按照古方配制,做到一人一方的是鳳毛麟角。這并非是因節省成本不愿添加,畢竟多數中藥成本與面粉相差不大,而是難以找到將中藥融入食品的有效方式。藥食同源飲食的核心是要在維系藥效的同時,保障食品安全性與適口性。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將中藥合理融入食品,以及如何精準把控藥材用量,避免用量不足而難以達到預期養生保健作用。一句話就是如何做到一人一方,份量小,藥量足,不苦、不難聞、沒有渣滓。
近日,知醫邦醫院宣稱其開辦的湯頭泡餐飲店就成功做出了藥占比極高的面條、饅頭、面包、月餅、桃酥等等幾百個配方藥膳食品,口感良好,與普通食品差異不大。
(四神湯面,中藥加在面條而非湯里面)
知醫邦醫院是怎樣做到的呢?筆者探訪得知其制作藥膳食品的原料主要是中藥泡泡米,即將藥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入玉米碎或大米,加濕并擠壓膨化制成類似早餐谷物的蓬松顆粒。使用時,將泡泡米直接加入或者粉碎后與面粉混合即可做出各種藥膳食品。中藥泡泡米能替代部分面粉,是因為膨化讓藥材熟化,使其性質與面粉相近。據知醫邦創始人李華淵介紹,這一過程叫做藥材的熟化,專業名詞就是中藥熟化。不過,由于泡泡米粉面筋含量不足,仍需添加適量面粉。這一方案有效解決了藥食同源食品行業諸多痛點,證明中藥熟化是藥食同源乃至中藥食品化的基礎。為了公開并推廣這一發現,知醫邦正與湖北中醫藥大學和安徽中醫藥大學合作,積極開設《中藥膨化學》課程。
(加入了泡泡米粉的中藥饅頭:葦莖湯饅頭)
中藥熟化是中醫傳統的一種獨特炮制藥物的方法,通過特定的工藝處理將原有的藥材進行加工熟化,使之改變其性味特征,并增強藥物的藥效,中藥熟化早在古代就有記錄,在中醫藥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藥材的熟化原理是指通過炮制方法中的溫度、濕度、時間等因素的調整,使藥材內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其藥性和療效。其中,溫度是決定藥材熟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濕度也是熟化的重要考慮因素,適當的濕度可以促進藥材的溶解和吸濕,增強其療效。此外,時間的長短也會對熟化效果產生影響。
(中藥面包:吐司、麻薯、歐包、貝果)
也就是說,知醫邦制作中藥泡泡米的熟化是通過擠壓膨化完成的。擠壓膨化是通過水分、熱能、機械剪切和壓力等綜合作用對食品進行膨化的一種技術,是高溫、高壓的短時加工過程。當含有一定水分的原料通過供料器進入套筒后,隨著螺桿的轉動而向前輸送,當物料逐漸受到機頭的阻力作用時而被壓縮,通過壓延效應和吸收機筒外部所加熱量,以及物料在螺桿與套筒間的強烈攪拌、混合、剪切等作用而產生的高溫、高壓,使物料在擠壓腔內成熔融狀態,從而達到蒸煮物料的目的,物料在腔體中高溫、高壓的作用下,淀粉糊化、蛋白質變性。此時物料中的水分仍處于液體狀態。當熔融的物料通過在高壓的作用下通過模板的模孔而擠出,由于壓力的突然下降,水蒸汽迅速膨脹和散失,物料中的溶膠淀粉體積也瞬間膨化,致使食品內部爆裂出許多微孔,體積迅速膨脹,從而形成質構疏松的膨化食品。
(左邊是地黃,右邊是地黃泡泡米)
目前,知醫邦的膨化中藥泡泡米品種已經達到99種,包括九大仙草中的鐵皮石斛泡泡米、人參泡泡米、靈芝泡泡米、肉蓯蓉泡泡米,美容珍品之阿膠泡泡米、魚膠泡泡米、燕窩泡泡米,祛濕三劍客之茯苓泡泡米、白扁豆泡泡米、薏苡仁泡泡米,還有補血的當歸泡泡米、祛風止痛的白芷泡泡米、護肝解酒枳椇子泡泡米、對付失眠的酸棗仁泡泡米等等......
另外,知醫邦醫院還開發出搭載了查體大模型(ChatiSS)的知醫App,AI把脈看舌頭,辨證論治出方子。知醫一點,健康一家。他們的信念是發揚中醫能讓老百姓省點看病錢。